
距銀鴿投資廠房約1公里處的污水排口正流出污水,漯河市環(huán)保局工作人員稱污水主要由銀鴿投資及興貿鈦業(yè)等企業(yè)排出,而銀鴿投資的排量最大。(圖片由漯河當地市民提供,照片攝于12月中旬)
作為一家老牌上市公司,銀鴿投資同時也是一家老牌污染企業(yè)。
11月23日,中國經濟網曾報道銀鴿投資污染持續(xù)30年,然而在記者報道1個多月之后,漯河市市民向記者反映,銀鴿投資污染依舊,并沒有因為報道有所觸動。
銀鴿投資污染“三十年如一日”
“從我小的時候,銀鴿就開始排這種黃水了,小時候更嚴重,那時候黑河里漂的都是銀鴿出來的草沫子,撈上來曬干了可以當柴火燒。”漯河市西坡李村的一位30多歲的村民指著銀鴿投資排出的黃色污水給記者講述銀鴿投資的“光榮歷史”。
在記者的采訪中,很多村民在表達對于銀鴿投資排污的憤怒的同時,也充滿了悲哀與無奈:“你們來有什么用?中央電視臺也來過,省委書記也批示過,銀鴿還不是照樣排污?誰能管得了它?”
早在2008年11月,漯河市召陵區(qū)馮莊村、龍灣村、西坡李村、杜莊村的村民就聯名在網上發(fā)帖,反映銀鴿投資污染嚴重,并得到了時任河南省委副書記的陳全國書記的批示,漯河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責成市環(huán)保局成立了調查組,市環(huán)保局迅速行動,成立了以倪紅光副局長為組長、各相關科室站負責人為成員的現場調查組,陳鵬輝局長親自帶領調查組一行10余人,對漯河銀鴿集團造紙污染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然而,這份調查報告卻認定銀鴿投資沒有污染,讓銀鴿投資得以涉險過關。
“銀鴿天天都這么排,偶爾有領導來檢查,會停一下,每天都排上萬噸污水,下游的村莊不少都是癌癥村,就是這樣,也沒人敢管啊!币晃淮迕駸o奈的說。
“銀鴿投資排污排了好幾十年了,過去排得比這個厲害多了,都是黑水,又黑又臭。”漯河市環(huán)保局工作人員在污染現場也如此表示,顯然,銀鴿投資排污在漯河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事實,而且污染持續(xù)了超過30年,這樣的一樣污染企業(yè),為什么如此難以整改呢?
六度遭媒體曝光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不完全統計,銀鴿投資污染曾6次遭媒體曝光,其污染卻一直未曾整改。
2004年3月,中華環(huán)保世紀行暗訪小組以《“銀鴿”:折算污染成本 真能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為題報道了銀鴿投資的污染,文中提到,2002年,國家環(huán)保局長解振華到銀鴿檢查工作,正遇其治污設施因故障停運。解局長為此嚴厲批評了銀鴿,并提出治污要求。楊松賀董事長當場向解局長表態(tài),一定做好銀鴿污水治理工作。但當中華環(huán)保世紀行暗訪小組來到漯河后卻發(fā)現銀鴿污染依舊。
2004年8月,央視新聞調查欄目報道了銀鴿投資的污染,在節(jié)目中給出了一份因污染而死亡的村民名單,稱有百余人因污染致死。
2007年9月,《中國青年報》以《河南沈丘因污染出現癌癥村 村莊人口負增長》為題報道了銀鴿投資的污染。報道中稱位于河南省沈丘縣城東約10公里處的東孫樓村,共有1200多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村里人頻頻因各種癌癥死去,少則一年內五六人,多則達20多人。
2011年4月,《中國產經新聞》以《河南漯河:銀鴿集團造紙企業(yè)暗排黑泥》為題報道了銀鴿投資的污染。報道稱河南省漯河銀鴿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銀鴿集團)是以造紙為主業(yè)的一家上市公司,卻將紙廠的黑泥垃圾偷排傾倒在農民田間和溝內渠內。今年還通過了該省環(huán)保廳牽頭組織考核驗收的“河南省綠色系列創(chuàng)建活動”。
2011年11月,中國經濟網以《銀鴿投資排污三十年 環(huán)保局稱河水被環(huán)衛(wèi)工污染》為題報道了銀鴿投資的污染。
2011年11月,中國新聞網以《河南漯河多村莊淺層水被指污染 村民打100米深井》為題報道了銀鴿投資的污染。報道稱漯河市召陵區(qū)一些村莊的淺層地下水已經被銀鴿投資等企業(yè)污染,無法飲用。
環(huán)?偩志珠L的呵斥、省委副書記的批示、媒體的多次披露為什么都奈何不了一個污染企業(yè)?漯河市西坡李村的一位村民的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我們漯河上市公司本來就不多,銀鴿是又給市里撐面子,還給市里提供稅收,政府當然得護著它了。”
一家污染長達30多年的企業(yè),歷盡風波卻污染依舊,這不僅將環(huán)保部門置于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更是在問責漯河市政府:帶血的GDP真的就這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