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齊河縣潘店鄉(xiāng)于科村68歲的劉光宏老漢,與茌平縣一家順河排污達12年之久的造紙廠較上了勁兒。他走訪了3000多受害群眾,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又騎車三上省城,終于使這家企業(yè)停止了排污。如今,原本污水橫流的河道上長滿了嫩綠的青草。
劉光宏告訴記者,于科村旁的管氏河,歷來是沿河村莊的泄洪和灌溉渠道,可自從1988年起,距該村15公里的茌平縣某造紙廠開始往下游排放污水,之后,管氏河里的魚幾近死光了,用污水澆灌的莊稼也逐漸減產(chǎn)。沿河村民雖多次與造紙廠交涉,但終未解決。這一晃,就是12年。
去年8月初,秉性耿直的劉光宏跺著腳說,趁我還能動,說什么也要把污水治!為獲得村民受害情況的第一手資料,他把常年病殘在家的老伴托付給已出嫁的兩個女兒,騎上家中那輛破自行車出了門。30多天里,老人披星戴月地奔波在河道兩旁高唐、齊河、禹城三縣市的26個村莊里,親自到農(nóng)田查看污染情況,找村干部統(tǒng)計受污染農(nóng)田面積,通過村醫(yī)、村民了解村民健康受害狀況,前后走訪了3000余人,搜集了滿滿百余頁稿紙的調(diào)查資料。
因地域管轄,這事得找省城有關(guān)部門解決,老漢二話沒說,懷揣調(diào)查資料,騎上自行車,行程百余里,找到省環(huán)保局。局里的同志被感動了,說,這事不但要管,而且一定管到底!回來的路上,遇上了大頂風(fēng),自行車胎又爆了,老人用身上僅有的4元錢換了內(nèi)胎,沒錢吃午餐,就向人要了幾個涼饅頭填飽肚子,直到天黑才趕回家。
去年9月,省環(huán)保局組織德州市、聊城市有關(guān)部門的領(lǐng)導(dǎo)來到管氏河,提取水樣化驗,不久關(guān)閉了那家造紙廠。
劉光宏說,只要俺活著,就不能讓污水逞狂!(齊魯晚報)2001.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