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商業(yè)報道特約撰稿 耀文
期待重生的*ST黑龍(600187),終于顯現一絲曙光。
在中紙有限公司實質性進入6個月后,7月23日,黑龍發(fā)布一則稍顯遲到的公告。公告稱,黑龍擬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中紙有限公司進行重組。
雖然,黑龍尚未與中紙公司簽署任何重組協議,也沒有形成明確的重組方案,重組之路將如何開啟,依舊成迷。但似乎并不知名的中紙,卻頗有實力。據筆者了解,中紙背后是中產經投資有限公司,曾介入國內多家造紙上市公司。
消息一出,黑龍當日立即漲停。
“在黑龍江34家上市公司之中,與之情景相似的,已有8家。一旦黑龍模式成功,當地政府很可能同山東政府一樣,由政府出面牽頭,全面挽救T族公司”。黑龍江證監(jiān)局有關官員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中產經迂回介入
黑龍公告中稱,黑龍江省政府、齊齊哈爾市政府,對黑龍所面臨的停產等困難高度重視,齊齊哈爾市國資委、黑龍控股股東黑龍集團公司等,決定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對公司進行重組。
但是,公告中,對擬介入重組的“中紙有限公司”并未作過多的介紹,黑龍僅說明,中紙公司是國內從事新聞紙生產的大型綜合性企業(yè),注冊資本1億元,公司注冊地點在北京。
記者查閱大量資料后發(fā)現,中紙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紙漿、紙張、紙制品制造及銷售,自動化控制技術開發(fā)、熱能工程、建筑工程設備招標代理等,但本身不造紙。
去年10月,黑龍股份傳出重組消息,國內造紙業(yè)上市公司晨鳴紙業(yè)(000488)準備全面收購黑龍。但無奈重組太過艱難,晨鳴紙業(yè)與當地國資部門在一些關鍵細節(jié)上難以達成一致,晨鳴紙業(yè)不得不知難而退。隨后,中產經投資有限公司趁虛而入。
“當年底,中產經即與黑龍江方面簽訂了初步的投資協議,黑龍重組隨即啟動。今年年初,中紙公司和上海中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000萬元開始對黑龍進行重組,并相繼成立了齊市中紙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和宏遠物流有限公司”。有參與重組的消息人士透露,整個重組由中產經董事長倪日濤負責,副總裁李寶忠直接參與運作。
據黑龍一位高層人士透露,“中紙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已于7月1日正式投料開工生產,7月3日當天就生產出新聞紙100噸。預計到年底,公司將生產銷售新聞紙8萬噸,可實現增值稅3200萬元”。
“中產經投資已收購了ST中魯B(200992),并很深地介入國內多家紙業(yè)上市公司,包括石峴紙業(yè)(0003462),ST吉紙(000718)。但中產經對后者的重組卻無疾而終。
7月30日,正在為重組黑龍而緊急忙碌的中產經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寶在接受筆者電話采訪時稱,中紙在北京三里河的原機械工業(yè)部里辦公,注冊地在西城區(qū)的三里河。6月份剛搬家,所以原來的電話打不通。
而中產經主營業(yè)務為對項目和實業(yè)的投資,資產重組購并及資產管理,委托理財,投資咨詢等。
中產經投資有限公司一位范姓副總表示,對中紙的情況無可奉告,不過,他承認,中產經與中紙存在股權上的關系。
另據筆者輾轉了解,中產經投資公司隸屬原國家經貿委機械工業(yè)局發(fā)電設備服務中心,于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現有資產20億元,凈資產16.59億元。
事實上,由于黑龍的第一大股東黑龍集團公司,持股比較高達70%,當地政府一直有意借重組降低其持股比例,因而對于重組一路綠燈。去年的虧損就因計提了大量的壞賬準備,致使管理費用大幅度增加,已經為重組掃清了一切障礙。
據渤海投資研究所周延介紹,黑龍重組的最終目的是,造就一個新聞紙行業(yè)新的龍頭企業(yè),采取股權置換方式,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趨向合理。國內造紙行業(yè)兩極分化嚴重,戰(zhàn)略性重組已經啟動,而產能居第四位的黑龍則是具有戰(zhàn)略整合價值的企業(yè)。
按照目前的25萬噸新聞紙產能,稅后4500元每噸的銷售價格以及行業(yè)平均20%——25%的毛利,匹配正常的管理費用,至少能帶來1億元——1.4億元利潤,折合每股0.3元——0.43元。周如是分析。
重組難題待解
不過,曾是我國新聞紙重要生產企業(yè)之一的黑龍,停產已有近一年,控股股東6800萬股股權內凍結,黑龍與中紙公司,也沒有簽署任何重組協議,沒有形成明確的重組方案,不確定的因素還很多。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間,就有傳聞稱,晨鳴紙業(yè)(000488)有意對其進行重組,該公司也一直表示在引進重組方,但最終沒了下文。
據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意見的年報,黑龍在2004年巨虧8.1億元,實際上已資不抵債,去年末的凈資產值為-2.43億元,應收款余額為9.58億元,其中包括關聯方黑龍集團屬下的齊齊哈爾造紙有限公司欠款9.22億元。且生產經營自去年9月份以來也已處于停滯狀態(tài)。
齊紙公司是黑龍股份主要原材料的供應廠家,其優(yōu)良資產已被剝離上市,經濟包袱十分沉重。為了保證原材料的供應,黑龍股份上市以來對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齊紙公司的材料采購和正常的生產經營,造成齊紙公司占用黑龍股份大量資金。
為了扭轉局面,今年以來,黑龍一直在積極推動齊紙公司以資抵債,并于4月間形成了齊紙公司以非債權性資產低償所欠資金的方案,不過,該方案至今尚未獲得證監(jiān)會批準,導致無法提交年度股東大會審議而一度擱淺。
4月20日,黑龍發(fā)布公告,自4月21日起,將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相應變更為“*ST黑龍”。
顯然,現實的情況是,如果不能盡快改變現狀,黑龍將被迫退出市場。因此,黑龍表示,即使在沒有重組方案前,也將及時采取承包、租賃經營等有效措施恢復生產。求生欲望之強烈,壓力之重,顯而易見。
打造樣板
據了解,出中紙外,黑龍重組伊始,黑龍江政府就給予了大力支持。
2004 年,培育擬上市資源,加大上市公司的重組和改制力度,控制和防范市場風險,開創(chuàng)黑龍江資本市場新局面,成為黑龍江監(jiān)管局日常的案頭大事。尤其是齊齊哈爾龍沙區(qū)國稅局,為了推進企業(yè)重組工作,龍沙區(qū)國稅局專門成立了由重點稅源管理科和綜合業(yè)務科組成的工作組,深入企業(yè),從辦理稅務登記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做起,全程為企業(yè)跟蹤服務。
同時,黑龍江省副省長王利民親自過問黑龍重組,監(jiān)管局局長丁若鵬、國資委副主任王林也曾多次出謀劃策。
可以理解的是,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改造,是新一屆政府的重大舉措,黑龍江省的上市企業(yè),作為省內企業(yè)中的優(yōu)秀群體,10年間發(fā)展迅猛。上市公司(包括A股、B股和H股)總數從1993年的1家,增加到2003年底的34家,累計募集資金達198億元。其中國有控股的24家上市公司,已經成為黑龍江國有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但是,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主業(yè)不振、訴訟纏身、資產重組成效差、人員更迭頻繁,是黑龍江T族公司的共性。
顯然,確保2005年報“能盈利、不退市”是T族公司的頭等大事。盡管困難重重,但本著對投資者負責的態(tài)度,眼下黑龍江8家ST公司和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探求出路,通過資產重組、盤活存量資產、重大資產出售等等,力爭盡快擺脫困境。
但是,8家戴帽的,卻無一重組成功,因此,資質較好的黑龍,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當地政府希望,黑龍通過重組迅速扭虧,為全面挽救“病危”上市公司,提供現實的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