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歐元對美元的比價僅為后者的48%,達到最低記錄,但到2004年2月兩者的匯率卻倒轉成了1∶1.26。盡管幾周前歐元略有貶值,歐元區(qū)財長們也對此進行了干涉,但效果不大,看來歐元還是會一股勁地繼續(xù)上升,估計到今年年底兩者的比價可能達到1∶1.4。歐元走勢強勁,勢必對歐洲地區(qū)印刷書寫紙生產行業(yè)造成嚴重的威脅,該行業(yè)本想結束為時已有三年之久的價格下跌和毫不獲利的局面,看來難以實現。自2001年以后,歐元對美元比價不斷上升,但歐洲市場印刷書寫紙價格一直在下跌,然而若按美元來計算歐洲地區(qū)生產的印刷書寫紙平均價格卻是不跌反漲,從2002年年初起對歐元的看好程度已高于它本身的低比值。用2002年年初兩者的匯率來計算,歐洲地區(qū)印刷書寫紙以歐元計的平均價格下降了13%,而以美元計上升了13%,這已超過2001年年初11%的巔峰水平。
1996年到2002年期間此紙按美元計價比按歐元計價平均每噸低71歐元,由于歐元走勢不斷上升,到2003年在美國市場中歐洲地區(qū)生產的印刷書寫紙價格,按歐元計價已比按美元計價平均每噸低了23歐元,今年第一季度已增大到每噸81美元,由此歐洲造紙公司打消了在今年年初調高紙價的念頭。而且由于歐元增強,海外各造紙公司在歐洲現貨市場增添了競爭優(yōu)勢,為了避免在低價的進口貨面前失去市場份額,他們也只能放棄調價。
生產過剩是歐地區(qū)造紙公司降價的原因之一,歐元進一步走強,又削弱了其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力,2004年到2005年歐洲地區(qū)紙張出口量年增長率預計會減慢到4.9%。但該地區(qū)內部對紙需求復蘇,估計在今后兩年內可能會減輕因生產過剩而受到的價格壓力,其生產運行率仍能維持增長。需求好轉,維持較高的運行率,以及生產成本平穩(wěn)上升,能使歐洲地區(qū)各造紙公司在今年下半年到2005年期間使紙價回到上升通道中去。(紙業(yè)周刊) |